非遗的定义:非物质文化遗产(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)简称“非遗”,与“物质文化遗产”相对。在中国,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,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,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。这些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组成部分,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,承载着人类的智慧、历史文明与辉煌。
非遗项目类别:非遗项目包括民间文学、传统音乐、传统舞蹈、传统戏剧、曲艺、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、传统美术、传统技艺、传统医药、民俗等十大类别。
申报政策:包括保护政策、认定政策、经济政策、教育政策等。例如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确立了非遗保护的法律地位,明确了非遗传承人的权益,强调保护、传承和发展非遗的责任和义务。政府通过立法、制定政策和法规,加强对非遗的保护,鼓励地方制定自己的非遗名录,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认定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,加强地方非遗的认定和保护。同时,政府提供财政支持、优惠政策和培训等扶持措施,鼓励非遗项目与旅游、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融合发展,加强非遗教育,推动非遗传承人培养和非遗知识传授。
申报条件:非遗申报需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的定义,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工作要求,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、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。项目需在一定的群体中或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,至今活态存在,传承历史悠久,传承谱系清晰。项目应体现优秀传统文化,具有较高的历史、文学、艺术、科学等价值,具有鲜明特色,在当地有较大影响。此外,还需制定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,且保护工作富有成效。
国医大师、首届全国名中医、主任中医师、二级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、知名中医药专家,全国第二、三、四、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。
学术思想:
学术上主张“循古拓今,师宗不泥古,博采众长,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,致力于发挥”。
总结出慢性肾脏疾病证治“五论”:
一是慢性肾病以“脾肾为本”论;
二是慢性肾病病机“虚、湿、瘀、毒”论;
三是多途径治疗与治法交替论;力推“间者并行,甚者独行”原则,主张补泄交替,敛散交替,补脾益肾交替等;
四是方药择用参考“中药与方剂药理”论;谨守中药“药性理论”与方剂功效主治原则;参考现代药理与应用实验检测指标等;
五是善后调理“重视脾胃”论,慢性病症顾护脾胃于临证施治之始终。
授课内容:
主题为《单纯肾性蛋白尿的临床辨治》,进而延伸出慢性肾脏疾病的辨证论治,同时对一些临床上的案例做诊断、辩证、用方上的讲解。
首届江西省国医名师、教授、主任医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是第四、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师从江西省知名老中医沈波涵,是江西中医药大学妇科专业创办人之一。
学术思想:
临床上以肾主生殖为主攻方向,注重应用中西医理论解决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。重视治病求本,遵循“法当从本治”之理;坚持中医辨证施治,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;善于应用外治法,如运用耳针、针灸、热敏灸、外敷、穴位注射等治疗妇科疑难病症;倡导中西医互参,积极汲取现代医学理论与方法,力求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;主张重在补益肾、肝、脾,调理精、气、血,熟练的运用经方,结合临床用药经验,灵活运用、处方用药处处以维护肾气、精、血为主,不妄用峻伐之品。
授课内容:
妇科专题:《不孕不育症的诊治经验》,包括诊法、辨证论治、方药、外治法及病案例分析等。
见解。主任医师、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江西中医学院成教部副主任。
学术专长:
从医执教五十余年,主编和参编《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》、《中医方剂大辞典》。擅治发热、肝胆内科疾病及妇科炎症、月经不调、更年期综合症及中医养生保健等。
授课内容:
主题为《温病学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