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高考志愿填报,许多考生和家长感到迷茫。社会上的“志愿填报指导”服务虽声称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建议,但实际上无法准确预测孩子的爱好、特长及未来发展。因此,了解政策、投档规则,并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和长远规划来填报志愿,是更为稳妥的方法。同时,需避开常见误区,如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或忽视个人兴趣等,以确保志愿填报既符合实际又有利于未来发展。
1、准确定位。拿到高考成绩以后,最重要的不是分数,而是自己的排名。根据自己的排名,结合往年各院校录取最低分的排名,确定自己能报哪些院校
2、合理安排院校顺序。平行志愿多个院校的顺序一般是 “冲一冲”,“稳一稳”,“保一保”,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,排在后面的院校,录取最低分和排名应是低于排在前面的院校的。
3、兼顾身体条件。注意招生学校和招生专业的特殊要求。如身体条件、性别、外语口试、单科成绩等。不符合院校招生专业要求,即便投档,也会被退档,平行志愿一旦退档,就只能进入该批次征集志愿环节了。
4、慎重对待专业服从。大部分专业志愿后都有一个“专业服从”志愿。不填报“专业服从”,有可能因为所报专业分不够而被退档,但是填报了“专业服从”,有可能被录取到所报院校你不太喜欢的专业。
5、特别留意艺术类第二批A段招生专业对文化课等的特殊要求。务必仔细阅读招生章程和《报考指导》说明后再行填报。
6、平行志愿虽然是平行的,但同样是有顺序的。录取时是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院校顺序依次进行检索;若院校投档人数大都比招生计划多,投档的考生不可能全都录取,尤其是已被投档但分数偏低的考生会被退档;专业志愿填报较高而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被退档。
1、学校层面:985、211、双一流等招牌还是要考虑的。
本科一批、本科二批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,更不是院校好坏的区别。有的院校在这个省参加本科一批招生,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本科二批,有的院校去年在本科二批,今年就调整到本科一批,甚至有的院校部分专业在本科一批,部分专业在本科二批。
2、地域层面:毫无疑问,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。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,见世面的问题。你见的世面有多大,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。一般来说,京津沪广优先,其次需要考虑各省会城市以及副中心城市,如重庆、武汉、成都、西安、沈阳、南京、大连、厦门、深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当然,有分数才有选择。
3、专业层面:高考填志愿就是入行的又一个起点。一般情况下,绝不能选择自己没有优势、没有擅长及兴趣的专业。在选择专业之前要慎重考虑这些多年来就业“红牌”专业。建议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: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,是否属于特色专业,专业的实力如何,有无硕士、博士点,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,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,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,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等等。
误区1:过多的家长意志
对策:考入什么样的学校,上什么专业,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,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上大学的是孩子,而不是父母。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,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,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。
误区2:不仔细看招生章程
对策: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,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:高校全称、校址、层次、办学类型,在有关省(区、市)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,专业培养对外语(课程)的要求,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等,可见招生章程里面的信息介绍很关键,不可轻易忽视。
误区3:全部填报热门专业
对策:热门专业分数高,竞争激烈,如果成绩不太突出,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,容易落榜。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“热门专业”而又不忽视“冷门专业”,“冷热”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。
误区4: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来报志愿
对策: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,有的还有“大小年”现象,即一年高,一年低。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,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、分数线对应的考生“位次”等。
误区5:选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
对策:在选择高考志愿时,要考虑考生的自身特性。考生自身特性包括:个人兴趣爱好、个人性格特征、个人能力所及、个人身体条件等方面。
误区6:忽视“专业服从”
对策:如果不填“专业服从”,一旦自己的分数达不到报考专业的分数,就会被退档。平行志愿一旦退档,则只能等待征集志愿。在填报志愿时务必慎重对待“专业服从”。
总之,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过程,包括政策了解、投档规则、个人发展规划等。考生和家长应该理性看待各种指导服务,不要盲目跟风或轻信所谓的“大数据精准填报”。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认真思考,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,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如果有还想了解到更多的信息,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课程顾问。